要说在以前,登山总是我和爸爸的事,但在8月4日,我和爸爸又准备要登山时,我突发奇想——不如把弟弟也带去登山。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就对弟弟说:“你哥说的对,你也该锻炼锻炼了。”但弟弟说什么也不去,可我和爸爸怎会轻易放弃,既然决定了要带弟弟登上山顶,我和爸爸就绝不会罢休。最后,在我的煽动和爸爸的鼓励下,弟弟终于决定去登山了! 我们驱车来到山脚下,拿上了水瓶,便开始登山了,开始的十分钟,弟弟还活蹦乱跳的,但过了一会儿,弟弟开始喊累了:“爸爸,我走不动了,咱们休息会儿吧。”因为考虑到弟弟是第一次登山,我们就同意了弟弟的要求,原地休息。没想到这竟是弟弟的一个计谋,当我们准备再次出发时,弟弟“哎呦”一声,“爸爸,我的脚‘崴’了。”我一听,赶忙跑到他的旁边问他哪里伤着了。而爸爸早已看穿了弟弟的计谋,对我说:“周明烨,不用管它,咱们先走。”我一下子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赶快跟上爸爸并对弟弟撂了句话“既然你脚崴了,就在这里等我们下来吧。”就走了。弟弟也意识到自己的计谋被识破了,就嬉皮笑脸的跟了上来。又走了一段儿,弟弟已经不行了,他现在哪是满头大汗,他是全身冒汗!汗水已经浸湿了他的脊背。我提出休息5分钟。这时,弟弟才算是如释重负,一下子瘫坐在地上。休息时,我们又补充了一些水分。“时间到了!要出发了!”我拍拍弟弟的肩膀说。但爸爸要求等弟弟的体力恢复一些再走,而我一个人就先出发了,我只身穿过丛林,登上了第一个休息平台。我在那里恢复体力,顺便再等等弟弟他们。终于,弟弟也登上了这个平台。“现在,我们已经走了全路程的二分之一了,一会儿,我们还要再登上一个峭壁。”爸爸正在给我们讲现在所走的路程,“峭壁上方有一条路,顺着那条路再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山顶。”虽然我以前也随爸爸来到过这里,但是最高也只是到达第一个平台,再上面的事物,我就有所不知了。休息好后,爸爸将我们带到了峭壁下。那峭壁几乎垂直,想要攀登上去,只能靠中间的那条绳索。一想到马上要站到那么高的峭壁上向下望,我的心里满是兴奋,而弟弟则与我完全不同,他的脸上全是惊讶与不可思议。为了鼓励弟弟登上峭壁,我先去攀登。这峭壁比我想象中要难登,双手捉住绳索每走一步都很艰难,有一段还需要松开绳索才能走上去,真是惊险又刺激。弟弟见我已经登上了峭壁,也跃跃欲试地要登上峭壁,在爸爸的指导下,弟弟也成功地登上了峭壁。站在峭壁之巅向下俯身,还真有点儿鸟瞰大地的feel呢! 登上了峭壁,继续向前走,便到了第二个休息平台,而登上第二平台的我们也已精疲力竭,弟弟则开始抱怨了:“救命啊!我再也不来登山了!”休息了20多分钟,我们开始向山顶冲刺了!虽然已经走了全程的三分之二,但我们却全然没有已走三分之二的疲倦,反而是按捺不住的兴奋。经过两个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来到了山顶。山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山顶的树是枝繁叶茂的;山顶的静是针落有声的。总之,山顶无论怎样,那是我们费了好大气力才爬上来的啊!欣赏完了山顶的风景,我又迫不及待地想要下山,脑海里想着:“上山这么难都上来了,还怕下山?”但到下山时,我发现我错了。下山的路太滑,走三步都要摔两步。所以,下山要比上山更需要技巧。但走了一段,我已经掌握了下山的技巧——身子不能向前倾、双脚用力、稳住中重心。下山的速度就快了许多,不一会儿,我们又回到了山脚下。坐上车,很快便回到了家中。 我记得有一个故事叫做《三个登山人》,话说有三个人结伴登山,第一个人只走了一会儿就回去了,第二个人走到了半山腰,也回去了,只有第三个人不畏险阻,到达了山顶。回去后,三人又碰到了一起。 第一个人说:“登山山顶也没什么,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好多气力。” 第二个人说:“对对对,我适可而止也是明智的选择。” 第三个人笑了笑说:“不过,山顶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永远看不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生就像爬山一样,永远不会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险阻的人才有希望登上人生的顶峰!在我们的学习道路上仍是如此:只有努力钻研了,才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