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开始,女儿第一节数学课学习了“认识钟表”,课堂上老师讲了整点和半点、大约几点的知识。女儿的掌握情况,在放学回家的一个小测试中,我得到了答案。平时没有对她进行更深入的钟表认知,成人们看着简单的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个不断练习,反复操作的过程。 看到女儿对钟表的认识掌握不是很扎实,大约几点、几点多、刚几点,容易迷糊,而时间可来不得半点马虎。时间记录着精彩,记录着成长,记录着快乐与悲伤,时间记录着生活。时间就像对学习的态度,一分一秒的认真,一分一秒的付出,分秒不差才行。 吃完晚饭,女儿的作业写完后,我悄悄对她说:“我们做个游戏吧,让我们一起把时间留住。”女儿听了,有点迷惑不解。而做游戏的前提要一起做个漂亮的钟表。女儿一听做手工,这下乐了,她的强项啊。忙前忙后地准备材料,在我们的共同谋划下,决定做个花朵钟表。 ................................................. 我和女儿,你一剪我一贴,画画写写,干起来了。这其中的对话如下: 妈妈说:你觉得钟表都是什么形状的? 女儿说:圆形、方形、卡通形状,扇形。 妈妈说:嗯,知道的真不少,那钟表有几根指针? 女儿一边想一边看着墙上挂表说:我知道,我知道,3根。 妈妈说:对呢,那老师有没有讲3根指针都分别代表了什么? 女儿说:上课时老师只讲了两根针,一根是时针,一根是分针。 妈妈说:时针短,分针长,另一根最细的指针是秒针,你记得就好了。那你知道每一大格是几分钟吗? 女儿说:5分钟啊。 妈妈说:对,每大格5分钟,一共就是12个格60分钟。 女儿说:哦,知道了。 妈妈说:我们今天就做两根指针的钟表。 就这样边聊着边干着,一会的功夫,一块红色的花朵钟表就做好了,游戏可以开始啦!你当妈妈,我当宝宝,把这一天的安排都用时间记录下来,怎么样?女儿一听当妈妈,那是万千女孩子过家家的首选角色啊,高兴的跳起来。 ................................................ 那我们做个计划表吧,拿出纸和笔,我问女儿答,记录了全天的时间阶段。告诉你一个秘籍,记住两句话:“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2、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
计划表完成后,游戏就要开始,我和女儿一起进入角色,分工明确,操作简单,女儿扮“妈妈”,我扮“宝宝”。 ................................................ 1、“妈妈”将表调到6:40叫“宝宝”起床。(6:40,女儿就开始迷茫了,不知道时针摆在哪里,想了想,放在7点的位置,分针放在8点。这说明:她还是没有明白指针6点多还不到7点,应该如何去摆放。认钟表,要先从时针开始看,再数分针走多少。) 2、“宝宝”将表调到7:20问妈妈是几点,到时间去上学了吗?(顺利完成) 3、“宝宝”7:50要早读“妈妈”记住,并摆出时间。(顺利完成) 4、“宝宝”将表调到8:30告诉“妈妈”要上课了,对不对?(顺利完成) 5、“妈妈”将表调到11:30告诉“宝宝”要下课放学了。(女儿将时针、分针放反了,在初认钟表时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记住“时针短、分针长”,就不会再错了。) 6、中午12:00点吃饭,“妈妈”将表调到位。吃了半个小时,是几点。(顺利完成) 7、午休到几点,“妈妈”调到时间2:00。上学去,20分钟,是几点。(顺利完成) 8、“宝宝”将表调到4:05问“妈妈”是4点吗?休息后,“妈妈”将表调到5:10告诉“宝宝”要写作业了。(指针摆放完成的没有问题,只是时针、分针反方向旋转的,这样是不对的。指针是顺时针旋转的,这个要记得。) 9、晚上也很精彩,“妈妈”将在3个时间段的任务,分别调出时间给“宝宝”看。(顺利完成) 经过亲子游戏的练习,女儿对钟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之前容易混淆的地方,都搞明白了。在游戏中,不仅学到了知识,经过反复不断地练习,知识更牢固了。女儿对这项游戏的兴趣也很高。大家可以回家试一下,会有收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