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马祥勇
文  章:587
评  论:1301
访问量:246967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大厨的人生境界
分类:天翻地覆——发表作品   2014-03-13 10:55
 

这个厨子很有名,人生境界也不一般。这人就是《养生主》里那个叫丁的厨子。

今天给学生讲《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在华人世界可谓影响深远,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庄子·养生主》这篇文章,但他们都知道“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迎刃而解、踌躇满志”这些成语,说“凡有井水饮处,皆会受到庄周的影响”应该不算夸张。

在文章结束的时候,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课讲完了,我问学生们,你们懂得养生的道理了吗?学生说没有懂得,庖丁解牛这故事只是说办事情要遵循其自然的规律,即“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和养生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如果说必须讲有联系的话,那也不过是说,养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而已。

学生们谈的不无道理。孤立地来看庖丁解牛的故事,的确是能从中得出要遵循规律办事的哲学道理,万物皆然,诸事皆是,非独养生如此。要了解文惠君得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我们首先看《庖丁解牛》在《庄子》全书中的位置。

《养生主》是《内篇》之三,主旨就是探究养生之道。开头两句话为全文总纲,其一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无涯随有涯,怠也。已而为知者,怠而已矣”,大义为,知识无穷,人生有尽,以有尽人生去追逐无穷知识,就会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疲惫不堪。如何避免疲惫不堪,那就靠养生了,如何养生?就有了第二句话:“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余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也就是说,不要为了好名声去做好事,更不能干坏事而触犯刑律,通俗地说就是,不能太要强而沽名钓誉,更不能太混蛋而为所欲为。只有顺乎自然的规律,就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了。

在《养生主》的纲领统率之下,我们再来理解《庖丁解牛》所阐发的养生之道,如何养生呢,就要像庖丁解牛一样,遵循规律,善于寻找空隙,回避矛盾,不硬碰硬,方能自保。这种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是和庄子的哲学观与世界观想吻合的,可以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就其避开矛盾而求自保来看,也可以说是一种避世态度的反映。

但是《庖丁解牛》客观产生的意义却远非如此。哪怕在今天这则寓言提供的正能量确也是很多的,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

其一,处理事情,要遵循事物的本来规律,“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其二,要在实践中总结提升,才能把握客观规律。庖丁开始解牛时,也是“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就目无全牛了。如果不善于总结,满目蛮干,干一辈子,也是一个平庸的厨子,不但技艺得不到提升,更不可能由艺进道!其三,在职业中寻得诗意和快乐。这一点我们要多说一点。

我们看看庖丁解牛那优美的动作,简直就是一场精美绝伦的乐舞,手足膝肩并用,心神官知协调,舞步与典雅的《桑林》舞曲相合,节拍与辉煌的《咸池》乐章同步,劳动者踌躇满志,观赏者心醉神迷。这已经不是解牛,这是肢体的舒展,这是精神的狂欢,这是心神俱谐的生命律动。

在很多人眼里,一个整天充当屠夫的厨子的工作该是多么劳累肮脏不体面,但是庖丁却把这样的工作演绎成一场生命的狂欢,在这样的狂欢里,心神俱醉,得大欢喜,谁能说这不是诗意。这样的生命状态,难道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吗?

今人的很多危难大都来源于自我的精神萎缩,在无谓的比较中自寻烦恼,哀叹命运不好,哀叹职业低贱,哀叹遇人不淑,于是生命就在这样的哀叹中无端的空耗。对于职业的选择,很多人最初的选择也许是被动而无奈的,那也许不是你的错。但是,把自己整个的人生和一种悲观的哀叹联系在一起就是自己的错了。2000年前这个叫丁的厨师告诉我们,乐业就是最好的养生。“养生主”中“生主”的意思是精神,精神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在精神明亮的人的世界里,任何职业都可以演绎成生命的乐舞,职业没有对错贵贱之分,把生命的韵律融入工作里,坚持走下去,就是对的。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2014-03-13

——本文载2014年4月4日《杂文报》

1
浏览(1056)┆ 评论(7)┆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