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篇微信文章,《孩子,我不欠你的》感触很深!这篇文章引起数万人转载。 文中说:去年暑假,一个中国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澳洲伯斯的朋友马丽家,说要让孩子见见世面,请玛丽照顾一下。因此,玛丽就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出机场接回男孩,玛丽就对男孩说了一些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个月的暑假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的,你爸爸也不欠我的。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要自己把碗和盘子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决定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要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加麻烦。” 13岁的男孩眨着眼睛,听着这位不许叫她阿姨,坚持要他直呼其名---玛丽的一番话,心里肯定是有所触动的。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程负责。 最后,当玛丽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听明白了”。是啊!这个阿姨说的没错,她不欠爸爸的,更不欠自己的。自己已经13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情了,包括早餐,以及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北京的家。家人惊讶的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洗碗筷,清扫房屋,会按时起床...... 他的父母对玛丽佩服的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 让我儿子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 读完后,我扪心自问,我每天都对孩子做了什么:只要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界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辈子的也帮他准备好。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选择。孩子有自己的未来,这要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拼搏来争取。我们的人生并不成功,孩子要超越父母,并不是和父母看齐。家长朋友,不要扼杀了孩子的前程。放手让孩子像雏鹰一样去探知世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