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公主艺琳
文  章:735
评  论:74490
访问量:910333
荣誉榜
推荐博文
你“会”听课吗? xxt推荐博文 这是老师给我送的哦!
分类:考试·秘籍   2013-06-05 18:24

.

 


 

   你“会”听课吗?

   什么,什么?你没有说错吧,我一天至少听七节课,算下来我不算幼儿园也听了6年的课了。

   你“会”听课?你真的“会”听课吗?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堂,同样的时间,人家考试名列前茅,而你考试成绩又是如此的不堪呢?

    那是……

   这就是会听课与不会听课的区别。

   那么,我们究竟怎么来听课呢?

   我觉得应从这几方面下手:

 

第一、听课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

     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

而预习后再听课呢?有了课前的精心预习,我们很好的掌握了什么地方是重点,难点。什么地方自己已掌握,什么地方还不弄不懂。很好的做好心中有数。这便促使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

 

  这样,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我们会听得更专心。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第二、听课中

 

 

 

好的课堂笔记除记下老师讲课的思路外,很重要的,还要记下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关键词句、典型事例;记下老师补充讲授的教材以外的新观点、新材料、新事例;记下对讲课信息的主动分析、筛选的意见;记下在听课思考过程中出现的“一闪念”和产生的疑点。这样,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今后的复习。

 

第三、听课后

    有了前述的预习准备和以脑为核心的多感官参与式听课,只能保证我们记忆和理解的深度。但遗忘是一种自然规律,对抗遗忘的最佳利器就是复习。

 

     学习中,只有把学过的知识经常的复习,才能牢记在心中。记得有专家计算过:人的初次记忆,只能在脑海中停留1~2天,再次记忆,也只能停留15天左右,只有一遍又一遍的经常性去看,去记,才能牢牢地把知识记在脑海中。所以要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掌握,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复习,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怎么样?有这样的听课效果,你还会愁你的成绩不好吗?





 

书香文苑欢迎您


src="p://achm1110/15/44ix1s
qual="high" pluginspa"p:///go/shpla" <>

结束

 

13
浏览(3260)┆ 评论(196)┆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