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很早以前就听爸爸说起过他小时候自己养蚕的事情,那时候也就是左耳朵听右耳朵
冒,根本没往心里去,尽管爸爸有声有色的描述,我总觉得那些事情和我无关,印象
中把蚕定格为就是一条虫子,吃了树叶以后吐出丝,有什么用呢?又不是什么好吃的,
再说了,虫子长的那么对不起观众,谁会喜欢? 适逢周末天降甘露,凉爽宜人,午睡小息的睡梦更加甜美,醒来时发现身上盖着一方精美 的小被子,轻柔软滑,一定是妈妈怕我着凉,替我盖上的,心里一阵暖意,这时妈妈正好进了 ,见我醒了亲切的说道:“宝贝醒了?睡的好吗?”“睡的很好,谢谢妈妈给我盖被子” “你知道今天给你盖的小被子是什么做的吗?”“不就是个小被子嘛,棉花做的呗,这是我小 时候用过的吧?”“回答错误,这个小被子是用蚕丝制作的,比棉花的质量要轻许多,但保暖 性更强”“啊!蚕丝做的!就是小蚕吐的丝做的?!”,妈妈的话令我十分惊奇,好神奇的蚕 呀,它是怎么做到的?我突然来了兴趣,家里没有这方面的书,于是我上网搜索关于蚕的相关 知识,原来蚕属于蛾科昆虫的一种,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家蚕。养蚕和利用蚕 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 始人工养蚕。 我觉得很有意思,便嚷着爸爸出去弄几条蚕回来养养。任劳任怨的老爸开着车转遍了濮阳 市,好不容易在一位阿姨家找到了蚕,接到爸爸的电话说找到了,我非常高兴,拿回来的蚕比 芝麻粒还小,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桑叶上面长的小黑点,爸爸说这是那位阿姨去年养蚕产的卵, 今年刚孵化出来,本来不是季节,听说我要,还是欣然同意了。 当我第一次看到小黑点点的蚕时,禁不住睁大了眼睛,蚕对于我而言完全是一种陌生的小 动物。对蚕的了解停留在大人们平时有意无意间的提起这样的浅显印象。这样新奇有趣的小动 物,激发了我探究的兴趣,它真是从小小的卵中孵出的吗?因为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 黑的像蚂蚁,所以资料上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 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刚开始的时候,只能吃很嫩很嫩的叶子,太硬它会 咬不动的。这下我可有事情干了,找来一个装茶叶的盒子,把小蚕连同叶子一起放进去,爸爸 每天都要去采摘新鲜的桑叶,回来后我用干净的小毛巾把桑叶一片一片的擦干净,然后投放进 去喂蚕宝宝,爸爸在一边摸着我的头开玩笑地 :“就为这几片树叶,够油钱不?”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 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 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自从知道蚕吐的丝还可以做被子,它在我眼里不在是那种丑陋的印象了,样子也变的可爱, 我仔细观察它,发现它吃东西的样子很好玩,还发现它每次都从边上开始吃,沿着边咬,往 里慢慢的吃,刚开始的时候,2——3天换一次叶子,我觉得养蚕比养其它动物好多了,又不 那么麻烦,可后来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它长得很快,你走近它们就能听见沙沙的声音, 似乎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在吃,我有些吃不消了,一天至少换3次,我经常忙的把小蚕和 枯萎的桑叶一起扔进垃圾篓,等到换完叶子清点“人数”时才发现少了,赶紧去翻垃圾篓 找回来。 蚕宝宝到了成虫的末期,逐渐体现出成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 变成叶绿色,开始不吃东西了,蚕头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我将提 前制作好的小架子放在养蚕的纸盒里面,蚕宝宝像得到命令一样自己就爬上去了,先将丝吐出, 粘结在小竹架上,再吐丝连接到旁边的支架上,把自己包在中间,开始吐丝做的网显得有些凌 乱,慢慢的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当一只纹理清醒,做工精巧的蚕茧摆在你面前时,你不得不叹 服蚕的聪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