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从改变开始——
改变,从家长开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孩子问题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学生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多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2018,我们的改变就从家长开始。
我也可以这样为家长朋友诵读吗?我可不可以这样为家长朋友朗读《超级父母》吗?
对于“为你诵读”这个软件,我还真不是太清楚。于是,自己琢磨着在手机上下载了“为你诵读”,但就是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信息化时代,你运用的好便是好上加好。如果你技术不行,那么你的面前就好比有一道墙。尽管你也知道墙那边就是广阔的天地,但你就是绕不过去。急死人了!
“董老师好:假期里想给家长朋友读家教方面的书,像您这样有音乐背景地朗读,然后在微信群里发给家长。能告诉我怎么操作吗?”
董老师马上回复:“您好!可在手机下载为你诵读、为你读诗软件,也可电脑放音乐,手机点。”
谢过董老师,我继续揣摩。
试来试去,还是没有成功。哎,我这个笨人哟!
你想得到什么,便会用心找寻什么。2月9日清晨5:35,我在韩素静老师的微信里发现了曙光——这个假期,有些班级购买了《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一书组织家长共读。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平二小的孙艳娟老师就通过朗读的方式分享个家长,感谢用心的孙老师!
打开链接,不仅有声音、音乐,还有朗读书籍的图片。哈哈,这个更好,我更喜欢!
“我也想利用假期给家长读书交流,正愁不知怎么操作呢!麻烦妹妹向孙老师说明,我想加她微信,行吗?”我给韩老师留言。
等不及韩老师回信,我请女儿帮忙。女儿已经放假在家。年轻人要比我们懂得多得多。
女儿自己先在手机上尝试,然后一步步教我。怎么下载“喜马拉雅FM”、怎么找到“我要录音”、怎么“更换配乐”、怎么“插入图片”、怎么“保存”、怎么“剪辑”……我虚心地接受着女儿的“教导”。曾几何时,我们是年轻人的引路人,一双大手牵着一双嫩嫩肉肉的小手蹒跚学步。时光催人老,将来的以后,牵手的场景是否就该换成一双大手握着一双爬满老年斑的枯瘦的老手慢慢向前挪动?我们是否更应该珍惜当下,活好当下?
终于,2月9日21:10,我操作成功,在qq上记下了这个幸福的时刻——女儿教会我在喜马拉雅FM上录音了。
按捺住激动的心情,21:15,我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个信息——家长朋友好:还记得上次抢的那本《超级父母》书吗?由于在假期不方便把书给打击,所以我决定从明天开始给大家朗读那本书,有愿意听的家长朋友可以私下给我报名,我们重新建立一个读书群。
“我报名”。
“我报名”。
“我报名”。
……
哈哈,21:28,我们的“读书交流群”正式成立。全班37个孩子,我们的群成员有36人。
把手机放到一边,拿起《超级父母》开始朗读。我的第一个听众是老公。我让他听我朗读的效果,让他纠正朗读中不正确的字音。我这个人对带鼻音和不带鼻音的字不是太敏感,尤其是这些字搅和到一起的时候,就更把握不住了。一遍,两遍,老公说可以了,我才睡觉。这一觉估计是笑着睡的吧!
“芳是我的好朋友,她是一个很开朗、很能干的中学英语教师,忽然情绪这么低落,让我觉得反差很大,便耐下心来开导她。”我反复读这句话中的一些字,hen kai lang、hen neng gan、bian nai xia xin lai kai dao ta 。害羞害羞,我还是被这些带鼻音、不带鼻音的字给截住了。
女儿没有在家,我也不敢独自对录音进行剪辑,又等不及女儿回来。嘻嘻,我是不是太心急了!只好重新来过,再录一次。
谢天谢地,这次总算是录完了。可能在别人听来还不是太好,但我已经很知足了。
女儿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放给她听。她满意地点点头,我高兴地把心放到肚子里。一个人对自己的“成果”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哪怕,这个成果不足挂齿。
中午,我把录音打开,把手机放在枕边,让它伴着我午休。
下午,我针对前言内容,设计了几个问题:
1、故事一中的司同学在开始我和他交流前对我是排斥的,后来为什么对我完全信任了?
2、故事二中田老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虽然他们的问题是在学校被老师发现的,但不难看出问题的形成原因在家庭”这句话的?
4、“牵着孩子的手走出话剧院,思考着什么是蹲下来看待孩子。”我们也多次听到“蹲下来看孩子”一说,你觉得“蹲下来看孩子”是什么意思?
18:35,我在读书交流群里给大家发信息——家长朋友好:我们晚上7点半开始读书交流,请大家安排好自己的事情。
我把前言的内容一页一页进行拍照后和录音一起上传到读书交流群里,期待着我们读书交流的开始……
……
我们的读书交流每周举行一次,交流前,我进行录音、拍照、设计相应问题;交流后,我及时把交流内容进行整理、上传到读书群里,让家长们对我们当天的交流有一个系统的回顾。
改变一位家长,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累,并快乐着!
改变,从尊重开始
新学期开始,我担任的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课。
一年级教室里,一位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课堂上,她坐姿端正,听讲认真,给我留下来很好的印象。慢慢地,我发现她发言不积极,甚至是不说话。当我让她回答问题时,她不是用嘴巴说话,而是用眼睛看着我。在我鼓励、引诱下,她依然如故。
我想了解她多一点儿,便拨通她妈妈的电话,询问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她妈妈告诉我,这个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因为胳膊骨折住了好长一段时间院,等到再上学时,对数学产生了为难情绪。她妈妈希望我对她的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爱心,面带微笑,小声对她孩子说话。这些,我都能做到。但效果不明显。我建议她妈妈来学校听课,看看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我们对孩子的态度。
她妈妈听过课后,对课堂很满意。我们和她妈妈在一起开心聊天,可能是她妈妈在的缘故吧,孩子也凑过来听我们聊天。我们和她妈妈一起鼓励她讲话。
孩子慢慢发言了,只是声音有点儿低,我已经很知足了。
改变,从尊重家长尊重孩子开始。
后来,我在微信群里只发分数段的人数不发名字。再后来,我不发成绩,只是让孩子们把卷纸带回家补一补错题。
后来,我就让孩子们在卷纸上补一补错题。当他们再次把卷纸递给我的时候,我会在卷纸上打一个红红的“√”并送给他们一个甜甜的微笑。再后来,当他们再次把卷纸递给我的时候,我会在卷纸上打出一个个红红的“√”,并为他们打出鲜红的“100”,还不忘把甜甜的微笑送给他们。
在我眼里,他们已经是鲜活的生命,不再是干枯的分数。
改变,从提升开始
一位优秀的老师,永远行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2018年,我阅读了《超级父母》、《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佐贺的超级阿嬷》、《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寻找不一样的教育》、《做一个不再困惑的教师》、《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不吼不叫》、《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心平气和一年级》等书籍。
值得一提的改变还有,我们在新网师的学习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是在qq群里学习,你一句我一句显得有点凌乱,讲师的讲课会被迫打断。有时,我们聊着聊着就跑偏了,讲师还得费力把我们重新拉回来。讲师的讲课内容也成了一盘散沙,我们想系统学习的话都有点儿吃力。2018年秋季,新网师有了新的授课形式。我们在手机上下载了“新教育’”,加入到自己选修的课程群里。讲师会把每次的学习内容发到相应的课程群里,或文字,或图片,或视频,或音频,形式多种多样。对于学习内容,我们根据需要可以回放,可以暂停,做起笔记来很方便。在《民主与教育》课程的任务栏里,我们听到了李镇西老师亲切的声音,见到了李镇西老师和善的面孔,感觉我们和李老师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很幸福很幸福……我们的课程学习也是很严格的,每次学习开始、结束的时候都会有签到设置,中间也会不定时的签到,谁想偷懒可是不行不行的。不过,我们新网师人都是勤奋学习的,我们的听课是认真的,我们的作业是认真的,我们的笔记是认真的。湖北的陈娥老师每一次听过课后都会记几个笔记本,写几万字,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好学员。
最最令人激动的是,2018年我在新网师选修的《发展心理学》和《民主与教育》课程都获得了优秀。
2018,从改变开始。那么,2019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