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6年12月20日,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元67年,濮阳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因为严重雾霾下达全市中小学停课通知小学初中幼儿园立即停课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依然要求高中上课的第二天,我呼吸憋闷难忍,心情郁闷无比,我想骂人,可荒诞的是,我不知道骂谁! 早晨起来,为读小学的儿子做好了早饭,让他在家里读书,我戴好口罩,打开门出来,扎进依然弥天的大雾里消失了踪影,我不知道官方发布的PM2.5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但我已经不打算再相信官方的文告了,我只知道自己因为这场霾不舒服了几天的嗓子更加疼痛了。 走进校园大门的时候,我看不见50米之外的教学楼,在浓雾里我撞到S君,他问我可曾为这场霾雾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就正告我,马先生还是写一点吧,也好让后来人知道我们曾经活在怎样的世上。 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确不易。因为你要饮用污染的水,呼吸污浊的气,食用被各种添加剂填充的食物,而且面对这一切,你还无从逃避,你也不能问责,不能说真话,最后把所有来自自然和人类的污辱都化为无奈的吐槽和一声叹息。大家都在瞒和骗、假大空的氛围中快乐的过活。所以长久以来面对蝇营狗苟、龌龊不堪、争权夺利、贪婪横暴我也不愿意再傻傻的发言,我也早已过了书生意气豪气干云不平则鸣的年龄了。 但今天,我实在忍无可忍,我有想说的话! 书评人萧轶说:“对雾霾的态度,像极了我们对这个国家千奇百怪的问题所表现的态度,陷入一种循环式自我训练:从最初的猎奇式讨论,到后来的段子式吐槽,最终汇成习惯性麻木和无趣的话语,用自我改造式的生活态度,实践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生存方式。” 我在这里已经不愿意抄几个吐槽的段子来转移大众的视听了。眼前的世界已让我目不忍视了,而留言犹令我耳不忍闻。 在大多数人的调侃和麻木中,竟然有了梦呓般的歌谣: 下面是流传于网上的一则备注是嘉祥某校二年级二班图片的内容: 各位家长上午好!接上级部门紧急通知,关于最近“雾霾”的相关传说,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不非法集会,要相信政府能做好防霾治霾的工作。我校师生一律不佩戴口罩上课,每天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各班主任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当天情况。只要心中有阳光与氧气,雾霾终究会散去。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的花朵真鲜艳,哇哈哈啊,娃哈哈啊,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开颜! 我们姑且把这则内容理解为无知的调侃,但文化名人也开始了深情的歌唱,可能就为害不浅了。 面对雾霾,于丹开始了她诗情的歌唱:“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 虽然对于丹的心灵鸡汤,批评的人很多。我并不格外反感她,至少她对普罗大众进行国学常识普及方面还是有些贡献的,虽然误读曲解颇多,但对教化吃瓜群众却厥功甚伟,的确能起到精神维稳的作用。但是面对雾霾的如此抒情,却有愚弄和欺骗之嫌,您不知道吗,这个国家有很多人是没办法总躲在家里的,他们要为了生存到野外去奔波,即便能够躲在家里,这个国家也不是每个家庭都普及了空气净化器的。更为吊诡和荒诞的是,精神防护竟然能不让雾霾进到心里!?不让雾霾进到心里该如何理解呢?按照于丹的逻辑,对雾霾的抱怨,对这个时代和政府不作为的不满,都是因为你内心不够平和,你的修养不够,你的灵魂不够开阔。”有人按照于丹鸡汤式的逻辑进行推论,表示:就算你强奸了我的身体,也强奸不了我的精神,污辱不了我纯洁的心灵!” 科学的的“慰藉”接着就来了,中新网2016年11月15日发文《北京雾霾“毒”性下降,PM2.5中砷含量下降85.9%》,文章称: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李禾)过去三年北京市出台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使北京大气PM2.5中砷、铅和镉三种致癌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分别下降了85.9%、48.9%和40.7%,其中与煤炭燃烧密切相关的砷改善最为显著。14日,知名国际环保组织与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潘小川教授合作发布的《北京采暖季大气PM2.5中致癌重金属组分差异研究报告》提到了这些数据。 面对如此报道,网友们调侃:我们终于可以吸到干净的霾了!这怎不令全国的百姓羡慕嫉妒恨,首都都有干净的霾了,什么时候能普及到全国呢!? 我不明白,柴静自费拍摄的《穹顶之下》,我们为什么看不到了呢?我不明白,我们除了忍受,除了调侃,除了停课,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不明白,当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能够托出湛湛青天?外国首脑的身体比本国人民的身体金贵吗? 叔本华说,“对于人类来说最好的安慰就是知道你的痛苦并不特殊,有很多很多人,甚至许许多多杰出的人都像你一样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和不幸,忍受着这个充满虚无的人生。” 在这样深重的灾难降临的时候,每一个个体竟然都没有感到深深的悲哀,他们以无奈的调侃来消解胸闷气短,来消解我们大多数人竟然没有权利呼吸新鲜空气这起码的尊严,这是不是一种更沉重的悲哀!? 寰球同此凉热,你我同吸雾霾,这不也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吗? 呜呼,我实在无话可说!谨以此来记述我遇到的一场霾雾! 2016/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