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阅读”
圈子里谈青春季阅读,炉中煤老师、飞雪和小鸟妈妈各抒情怀,为大家讲述了那些年与阅读有关的故事。那情形似曾相识、那亲切感油然而生。
回忆小时候,伯父做小学校长,且伯父喜欢收藏书籍,故家里并不缺少书。但伯父的那些藏书,大多数都是线装古文,读起来难懂还拗口,于是也没了兴趣。
父亲是转业军人,退伍后经商,常年奔跑于全国各地。每每出差回来就会带几本最新的作文书,母亲还会对照作文书上的范文讲解给我听,还会根据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要求我写不同的内容。曾经写不出时偷偷照抄,被母亲发现后狠揍一顿......
读小学五年级时,堂姐读初中,每天怀揣着几本书、神神秘秘走到我的屋内进行阅读。当伯父找到她时,她总是慌慌张张把书藏到我的抽屉内,然后装模作样开始做作业。接连几次之后,趁她不注意,偷偷瞄了眼了书的题目:《我是一片云》,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一放学就和堂姐粘在一起,开启了追随琼瑶的日子......
那时候,我还有个能人堂哥。说到堂哥,品三国、讲水浒、聊武侠小说,只要是他喜欢的书籍,喜欢的章节,能一字不落的记住。堂哥最拿手的是对三国人物的钻研,每一篇、每一章,有多少个人物,都说的头头是道,每次听他讲完,除了羡慕就是无尽的佩服。但由于堂哥要高考,伯父对他管的很严,和我们聊闲天的时间少之又少。
终于捱过高考时节,堂哥也不负重望,被成都的一所大学录取。俺也成功考入重点初中,伯父也放松了对堂哥的管教。整个暑假,堂哥除了检查我的作业之外,就是在房间看课外书。好多次跟堂哥要书看,他都不答应,要让我好好温习初一的课本。
在几次沟通无果之后,有一天偷偷摸摸从堂哥屋内拿走了《天龙八部》,为了能及时归还,也为了不被堂哥发现,晚上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痴迷不眠,白天躲在房顶上流连,终于红着双眼偷偷把书送还。正在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时,堂哥站到了我的面前,阴阳怪气地问:“看完了?”“哦!看完了!”“哼哼,就知道你看完了,可真能啊!还熬得跟小兔子似得......还看不看了?”正经受狂轰乱炸呢,突然三百六十度大转弯。还在考虑是不是陷阱,脑袋就被堂哥敲了一下:“问你话呢,还看不看了,傻了?”“看看看,当然看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更是穿梭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老先生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首字联成的一副对联,俺借用一下(*^__^*) ……)
再后来,外公经常给我们讲聊斋的故事,于是又匆匆拿起线装版的《聊斋志异》每天与牛鬼蛇神相伴。曾经一度晚上不敢一人出门,走路时两个裤脚摩擦出来的响声都能吓得个半死啊!
也不知道看了多少所谓的“闲书”,总之,父亲的一句经典名言就是:“不正干,昨晚又不正干了吧!看你不正干到啥时候类!天天这样不正干,你愁不死个人啊!”
年少时阅读的场面有很多,但现在脑袋空空竟然没能记住书中的只言片语,看来真是一个不正干啊!
下附上金庸先生的经典: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3年)
天─《天龙八部》3—1966年) :金庸最顶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
鹿─《鹿鼎记》9—1972年) 金庸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金庸作品集
侠─《侠客行》5年)
倚─《倚天屠龙记》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随笔与
 15年3月2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