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文苑征文 父 亲 妈妈随笔 好几年前,就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字,却一直被这样那样的借口给耽搁了,直到前些日子,父亲生病,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急匆匆赶回老家看望父亲。在医院呆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重温和父亲团聚的日子,往日的一幕幕浮现心头。 父亲今年六十四岁了,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按照当时的话说,就是标准的贫下中农。爷爷为了父亲能离开贫苦、能吃饱饭,就让父亲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初期,父亲是空降兵,凭借他自己勤学苦练,成为全军区的跳伞标兵,在此基础上,也从小兵娃一步一步提了上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父亲的军旅生活因为一次常规体检而终止了,体检结果显示,父亲身体条件已经不适合再继续跳伞,于是父亲转业回家,地方民政安排父亲去义马煤矿上班,被父亲拒绝了,父亲说:“刚刚结束了下半身不着地的日子,现在又要上半身不着地了......”就这样,父亲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洛阳。 复员回家的父亲,一刻也没闲着,学习各种各样的技术,继而又娶到优秀的母亲,成立了幸福的一家。日子在忙碌和辛苦中继续着,随着我和弟弟妹妹的出生,父亲的负担更重了,不仅要努力赚钱养活全家,还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用心教育孩子们做人做事。 记得小时候吃饭时,父亲要求我们等全家人到齐了才能开饭,吃饭时一不留神吧唧嘴,被父亲用筷子狠狠打头;进出门时常忘记关门而被罚站;亲戚朋友来了没有及时打招呼而被训斥......等等,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很小的细节问题,但却每次被父亲狠狠批评,现在想想,正是因为有了父亲这种严格的教育,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那时候,父亲经常出差,每次回来带的不是吃食,而是一本又一本制作精美的书,当时很不解,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除了教科书,其他的复习资料和课外书简直就是奢饰品。有一次终于忍不住问了父亲:“书这么贵,为什么总是带呢?”父亲的回答很让我意外,说书有价,而知识无价,他没有条件读书,但他的子女一定不能错过,只要能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砸锅卖铁他也舍得...... 父亲对孩子们学习的关心,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家长,那时读书,一年换一个班主任,每每上升一个年级,父亲总是要跟新的班主任进行交流,告诉老师,他的孩子平时有哪些缺点,哪些优点......还不定时的到各个任课老师那里了解我们的学习状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他就会和我们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直至学习再次步入正常。 日子一天天继续着,父亲为了能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终日里马不停蹄、办工厂、跑订单......再强的汉子也抵不住每天不辞劳作,父亲病倒了......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工厂也因为父亲生病而无法正常运转,原本富裕的生活一下子紧巴巴了。 时年,我上高二,各种叛逆也随之而来,面对家庭的这些问题,我决定不再读书,趁着星期天休息,给父亲枕头底下留了书信......看到这封信,父亲拖着生病的身体赶到了学校,把正在上课的我叫了出来,父女二人行走在学校的操场上,父亲没有过多的语言,就这样慢慢走着......我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父亲停下来,就说了一句话:“好好读书,一切有爸在......!” 时光荏苒,父亲的三个孩子们都长大成人、远离家乡。父亲也一天天老去,又是一个黄昏天,父亲再次中风了,丧失了语言和记忆功能,连自己的名字都几乎忘记,当我站在父亲面前时,父亲颤颤巍巍抬起手拉住我,始终叫不出我的名字,我泪如雨下,声声唤起父亲:“爸,您闺女回来看您了,我是琳儿啊......!”可任凭我怎么喊,父亲终究还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可喜的是,经过医生的治疗,父亲能简单的两字两字的说话,也能拉住栏杆慢慢前行...... 要强了一辈子的父亲,在经过两次中风之后,身体和精神已大不如以前了。父亲少年吃苦耐劳,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微小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每每看到他发怒之时,我心里却是万般辛酸...... 曾经,父亲说:“外面有更广阔的天地,你们几个都要走出去,不要像我一样没出息......”我们也积蓄力量,来实现父亲对我们的期望,真正当我们走出去了,父亲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却再难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对于年岁已老的父亲,只盼上苍能眷顾他一点,让他别再遭受病痛,能快快乐乐安度晚年!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1-18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