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女儿谈如何撰写读后感 亲爱的女儿: 上次和你谈读后感的写作话题,妈妈感觉有许多漏洞,今天,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再次和你谈谈这个话题。希望这次能真正对你写读后感有所帮助。 文章是作者的创作,读后感是读者的再创作。既然是创作,就应该有自己的主题和中心,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只有读懂书,只有用心读,才能有所感悟,写出感想。读不懂,不求甚解,或机械性地扫略文字,便无从下手去撰写感想。所以,写好读后感的第一步还是要“读”。 读书有方法,方法很多,这里妈妈列举三种常见的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一:顺读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原书的顺序,一页页的展开去读。这种方法较多的用于像小说、课本等具有教强的层次递进关系的书。也是一般人常用的读书法。顺读法需要时间、精力和耐心,最容易将阅读变成机械性的行为,也最容易将读者引入书境,触动真实的情怀。采用这种方法读书一般会有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有滋味的感受,也就是渐入佳境,柳暗花明。宝贝,想想你这个寒假里阅读《夏洛的网》、《小魔女魔法餐厅》的感受,应该就是这样。在选择这种方法读书的时候,最好能够保持安静和投入,最好一气呵成地阅读下去,中间不要间断。如果阅读的过程中间断的话,就好像你正在吃着热饭,饭没吃完,你就跑出去玩了,然后饭凉了,你没有吃饱,却不再有胃口,饭菜也剩下浪费了。 读书方法二:择读法。针对文集、文摘类的书,我们喜欢采用择读法,比如阅读《格林童话》、《列那狐的故事》和你所订阅的各类杂志的时候,我看到你采用的大都是择读法,妈妈平时阅读报纸、杂志,也是择读法。这些书籍里面一篇篇文章或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所以,你可以不受顺序的约束,看到哪个标题有吸引力,就会选择优先阅读那篇,而不感兴趣的题目,很可能就放弃了。这种读书方法节约时间,让你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下吸收和自己最适合的营养知识,但是容易造成偏颇。也许你选择的话题具体内容并不精彩,不那么符合你的心意,而你没有选择的却蕴涵着启发人生的大智慧。但是通过选择性的部分阅读,你大概可以了解这本书的风格和主题,了解作者的文风和思想,从而延伸性地了解全书的精神主旨。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采用择读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读书方法三:览读法。许多心情浮躁的朋友喜欢这种读书方法:对于一本书,看看简介、序言和目录,然后随意的翻阅到哪一页,草率的浏览一番。那次家长会上,听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警示:有些孩子书读得很多、很快,但都是走马观花地阅读,并没有获取真正的营养。老师指的就是“浏览法”的阅读情况。当下,浮躁性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都不少,所有我们在市面上可以见到不少名著缩略本、简化本,著作导读本、概要本等类的书,专门针对浮躁型的阅读人群。这种方法节约时间,可以在短期内使人“博览群书”,给别人制造“博学多才”的假象,但是读书是为别人而读吗?知识为什么要制造假象呢?浮躁的阅读方式肯定是不好的。但是一个人还没有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只要他愿意把书打开,妈妈认为总还是好的,正所谓开卷有益。也许浏览的开始是浮躁的,但我相信只要坚持阅读,心就会慢慢的、慢慢的静下来,和书合拍成一种有快慢适中的节奏,慢慢过度到深阅读。 了解了“读书”,我们再来说说读书之后的问题:读后感。 读后感形式一:“通感”。对应“顺读法”而发表的对整本书的最直接感受,最强烈触动,妈妈称其为通感。比如妈妈阅读了整本《时代广场的蟋蟀》后,立足全书产生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友谊。然后我根据这一点写了读后感。扬扬也是读完了全套《小魔女魔法餐厅》后,感受到了美食和助人为乐的快乐,所以从这些方面发表了感受。“通感”反映了人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能把握中心,抓住重点;也只有在读懂了全书之后,才能够写出较为深刻的“读书通感”,。 读后感形式二:“点感”。对应“择读法”而产生的对某一个观点的直观、深切感受,妈妈称它为“点感”,也就是对某个“点”或几个点的感受。比如,妈妈阅读了《让女孩更像女孩》后,对其中《找到女孩自己的强项》一章感受最为深刻,我就围绕这一点去谈自己的感受。“点感”很容易获得,只要看了一篇文章,在全书的一个点上稍作停留,就能够获得一个主题或素材。 读后感形式三:“外感”,也就联想到书本以外的话题,发表感想,外感也是妈妈自定义的名词。比如妈妈让你欣赏的雅茹姐姐的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艺琳姐姐的《爱的教育》读后感,……很多优秀的读后感都是由书中的情节或观点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产生了对人生的深刻的感悟。外感脱离了原书,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紧相连,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生活的鲜活性,但又需要紧扣原书,在抒发个人的观点和情感的时候,能够结合作者的诸多观点,联想到作者的为人处事等。妈妈认为,将“内”、“外”关系联系得恰到好处的,便是高层次的读后感。 明白了读后感的一些形式之后,就可以进入正式的构思和撰写的过程。 写读书后感,首先要确定主题。如果有最直接的感受和想法,就可以把这种想法作为主题;如果想法很多,比较凌乱,可以把许多想法罗列出来,归纳整理之后,确定一个主线;如果没有想法,或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有什么想法,不妨从书中挑选一篇文章,从全书中选择一个故事一个论点,也就是择读,将该篇文章或该项论点的主题作为自己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划分层次。一篇合格的文章一定是篇幅完整、层次清晰的,主题鲜明的。根据主题,将自己想要发表的观点和想法划分层次,最好列提纲,这样也会避免跑题。 第一层明确观点,并备注怎么引出观点,开门见山还是循序渐进,引用作者原话还是通过现状实例引出。 第二层要论证,可以是自己的理论性话语,可以选择别人或自己的典型实例进行生动的论证,或者将作者原书的实例与自己的实例结合——将能够想到的例子或所需要的材料主题一一列出。 第三层是总结,要注明是简单的一句话总结,还是对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引申,有时还根据需要以问题的形式留下悬念。 接下来就是根据层次提纲收集材料、组织语言的过程,也是真正锻炼文笔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问题更加具体,牵涉到修辞方法和个人语言特点,需要在日常勤加练笔,才能真正提高,妈妈没办法再详谈了。 水无常态,文无定法。以上的要点只是妈妈总结出的最基本的写作方法。你现在刚刚起步,我想,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但是,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出色,让自己的读后感更加具有感染力?妈妈想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也作为这次和宝贝交流的结尾:“书看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
爱你的、期待你不断进步的妈妈 2014年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