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师型”的妈妈 往往有妈妈抱怨:“这孩子就听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就像圣旨一样,可家长说一句他顶两句。”“我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吃喝拉撒我全包,孩子怎么总是不如其他孩子,真让我失望”……也有老师在抱怨:“我教书一生,兢兢业业,桃李满天下,唯独自己的孩子教育不好,真让人抱憾终生。”我们身为妈妈,有着其他人对孩子无法比拟的爱,我们是孩子的启<:sonNaw:"on" PrD="蒙">蒙终生 从自己的实践中我意识到,想<:sonNaw:"on" PrD="成为">成为 一、 站在局外看发展,发现孩子的长处。 我们家长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必须优秀,分数必须比别的孩子高,眼睛盯着的是孩子在班级的排名,望着的是那些名校,催着孩子变成学习牛孩。然而,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孩子们怎么可能都是学霸。而老师从来不认为孩子都是一模一样的,孩子各有所长,各有特别,他们会分层次的因材施教。我们家长不要让孩子按你的谋划来成长,要鼓励孩子有个性的特长发展,不管他乐于读哪一类的书,喜欢做哪一类的游戏,参与那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我们都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爱好,并给予科学的引导。如果我们的孩子文学修养有潜力,就要引导孩子细读书、多品味,你的孩子未来可能在文学上就会有大的发展。如果孩子读书快,一目十行,可以引导孩子读科普类书和历史故事,你的孩子未来可能就是史学家。如果孩子对研究实验感兴趣,你别认为是浪费时间,那是未来的科学家。如果孩子原意参加社会活动,那未来你的孩子可能就是社会活动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其山中。我们要站在局外看孩子的发展,这样才能客观、真实。 二、 亲情要爱,教子要严 疼爱孩子是妈妈的母性使然,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一个眼神,一个拥抱,都在表达着深深的爱,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亲子活动。孩子喜欢被赏识,学校都在推行着赏识教育。可一旦疼爱超过一定的程度,那就是溺爱,溺爱是会害了孩子的。老师对孩子也爱,但决不溺爱,不然爱得过来吗?严师出高徒,老师对孩子的要求是严格的。作为家长,不同的时候面对孩子,我们该狠的时候就得狠下心,切不可心慈手软,要舍得让孩子吃点苦头,受点难为,有点抗挫能力。比如在孩子犯错时,必须有错就改,说一不二。在孩子学习时,切不可与孩子嘻嘻哈哈,必须按规矩办事。在和小朋友一起外出活动中,切不可开小灶,与众不同。教育孩子做到生活有规律、学习有计划、做人要诚信、待人要和善,言必行,行必果。只有严而有格,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 三、 家长要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我支教在小学,心中时时为农村孩子悲凉。好多孩子父母在外,学习生活留给爷爷奶奶代管,伸出的手是黑的,作业是空的,衣服是脏的。送孩子在辅导班时,心中也时时无奈。好多孩子学习是家长陪同的,车接车送,好吃好喝,就连学习,家长也帮着。其实老师常做的方式就是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能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能独立的完成任务。我说家长要学会自制,控制着自己要帮助孩子的欲望。就拿孩子的数学学习来说吧,家长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立马向他们讲述应该如何来解题,这就令孩子没有思考探索的机会,更失去了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纸上得来终觉浅,不是孩子自己思索出来的记忆是不深刻的,没有经过失败得来的,不会是刻骨铭心的。当孩子遇到事的时侯,我们大人习惯性的以大人的角度来分析,你认为很简单的事,但对孩子来说,就不可渝越。我们要适时的培训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他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幸运的是我们的孩子不是留守儿童,但我们得反思我们是不是霸占了孩子成长的空间。 四、 做思想教育工作且不可唠唠叨叨 我知道我是一个爱唠叨的妈妈,遇到问题,总是一遍遍反反复复说来道去,说得孩子烦,自己烦,老公也烦。其实女人们都是一样的,爱抓住一个问题使劲的挖掘,挖地三尺,把几年的老帐新帐一起算。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唠叨对教育孩子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成为孩子厌烦的因素。对孩子使用命令、指挥、责骂、批评的方式可能会立即见效,但起不到最终的效果。我认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sonNaw:"on" PrD="向">向XX学习,找一个奋斗目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要学会和孩子谈心,要学会把主动权让给孩子,并给孩子必要的建议。不唠叨,多观察,多引导,我们要培养出自己这样的耐心。 生下了孩子,我们很幸运的当上了母亲,养育孩子是我们的责任,在探索中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不敢说教育孩子是让他成为栋梁,名扬四海。我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快乐的生活,幸福的生活。 向老师们学习,学会智慧的教育孩子,学做一个老师型的妈妈,应该是我们做妈妈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