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晴朗的夜空-星月
文  章:21
评  论:469
访问量:22128
荣誉榜
推荐博文
70后小时侯的春节 xxt推荐博文
分类:生活感悟   2008-02-05 00:15

 
小时候,忒喜欢过春节.那时侯条件很差,却过得很热闹.现在条件好了,却没有了那浓郁的年味儿了.收集了一些过去的照片大家来看看:
 

过年了,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服,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

过春节时,家家户户多贴上了自己剪的窗花.

 

过年我们都会请村里的文化人写对子,后来,自己也尝试着写,虽然有点不好看,但是看着自己的春联也自鸣得意.

村里还为我们挽了大秋千.


村里搭起了戏台,全村人都来看戏,小孩子们总是挤到后台看他们化装.


村里还组织一些活动:抬歌


踩高跷

我们当地的春节挺有意思吧!

还有有趣的习俗:

        二十三,打发老灶爷上天。人们为了让灶王向玉帝为民请命,好话多说,就用芝麻糖当供果,粘住灶王的嘴。

二十四扫房子。民间传说灶王为天帝督使,负责察看家人功过,凡是有过者,要在墙上划道记号,到年终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禄一五更接天旨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蒸着吃。是贫家富家都要办的一件事,也是过年的特征之一。每家都要根据人口大小,客人多少,要蒸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破五"的数量。

  二十八大贴刮。请人写对联,有个别农家利用家花来表示自己的心愿,除此之外,还要贴门神。门神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里里外外一派红光吉祥。

  二十九撒蜡走。是日晚上,以相邻近的大村庄为首,组成数十人提灯笼、敲大鼓、拍大铙、捧香卷,到各村寺庙神位前,点燃蜡烛,焚烧香箔,意在祭神驱邪送福音。

  三十捏仁、出锅。捏仁即捏扁食,出锅即用油炸食品。这两项是腊月三十这天最紧张而繁重的活儿。捏扁食时,将数枚硬币分别包入扁食里,初一早饭,谁吃到硬币扁食谁在这一年就有福,给全家老少带来极大的乐趣。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早起,尤其小孩为了吃住钱,破例地多吃扁食,乐得全家哈哈大笑。

 拦门棍。三十晚上,人们习惯在大门里门槛跟放一根桃木棍,没有桃木的用其它棍,以防"野鬼"进家。

    熬年。又叫"守岁"。民间传说三十夜晚,只要有恒心,一定会等到老天爷的闺女打开南天门向人间赐福的时候,如果早睡就没有福了。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每年腊月三十夜,全家一起聊天不休,趁此享受天伦这乐。当天,禁见刀剪,以免破家;禁扫地,以免金银外流;禁倒尿盆,以免污秽神灵。三十晚上要丢剩饭,叫隔年饭。初一早起也要丢剩饭,以兆吉庆有余。

 初一磕头。人们天不明吃罢扁食后,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然后结伙去别家(一般是本族)磕头拜年。家里除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受头外,其余都到左邻右舍,甚至三里五村向亲族新友拜年。若晚辈是小孩,或新婚媳妇,长辈要给几个压岁钱。 

 破五节。农历正月初五为破五日,具有迷信色彩。人们认为,初五、十四、二十三为不吉之日。正月初五是年后的第一个不吉日,非常忌讳"走亲串友",积压自在家改善生活过节。是日寅时,家庭主妇还掏炉灰少许,送至当街十字路口,俗称"送穷灰"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这段时间,孩子们一律不挨打挨骂,吃得好,穿得漂亮,玩得开心,那怕有了过失,也不挨打挨骂,这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如打骂孩子,就会遭到众人谴责。所以孩子们最盼望的是过年。

恭祝所有天下人:

恭贺所有热爱生活,热爱校信通的博友们:

给大家拜年了! 拜拜了,我要回父母那儿几天了.哈哈!过年真好!)

1
浏览(1412)┆ 评论(91)┆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