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青青妈妈**
文  章:84
评  论:751
访问量:42945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来一场“智斗”吧--读书有感
分类:成长思考   2010-07-25 19:33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此后的两周,反复翻阅此书,对精髓部分做了摘抄并打印出来随时阅览。体会到:欲与孩子良好沟通,需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家长要放下架子,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通过掌握一定的技巧,并把技巧内化到生活中去,从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附: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摘抄                                    (

 

一、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尤其是负面感受)1、          全神贯注地倾听(产生共情,接纳感受。)2、          用“哦”“嗯”“这样啊”回应(孩子可以整理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反应一定要适度。)3、          说出他们的感受(生气、沮丧等等,孩子会得到安慰和理解,用“好像“、“看起来”较和缓。)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我真希望..,要是就好了,孩子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就比较容易接受现实。)避免心不在焉(孩子会气馁,感觉得不到尊重),提问和建议(因为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时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否定孩子的感受(越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孩子反而会更难过)以及逻辑上的解释(越解释,孩子越不听。)。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记住“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如打人、粗鲁等。 

二、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成人和孩子在需求上存在矛盾,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成人的态度越坚决,孩子的反抗反而越强烈。成人惯常用责备和问罪、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比较、讽刺挖苦、预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对抗。因此,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开始。面对孩子的不规范,有以下五个技巧:

1、          描述:你所看见的,以及问题本身(客观事实),避免指责和埋怨,比如“牛奶撒了,我们需要一块抹布”或者“我看见”。2、          提示(告诉孩子不合规范的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语气要坚定,用(“应该”“可以”等,给予孩子信任)。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如用“孩子们,睡衣!”代替“洗洗睡觉”)4、          说出你的真实感受(不舒服、容易被激怒等,但要声称和孩子没关系。)

5、          写便条(贴在孩子能看得到的位置,可使用幽默、温馨、童话的方式)目的在于:在相互尊重的平台上与人沟通,培养孩子的进取心、主动性、责任心、幽默感以及体谅他人需求的能力,用合适的语言培养孩子的自尊,建立一种情感的氛围,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

 

三、代替惩罚的方法(管教孩子遭遇孩子的反抗或孩子出错,如不守时、不归还物品时使用。)

七个技巧:(黑体字是代替惩罚的6个具体方法)1、请孩子帮忙、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表明你的期望(我希望4、提供选择(要么..要么)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现在需要做6、采取行动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解决问题(想个办法)的五个步骤:1、          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如做某某事不太容易,我想你大概觉得2、          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如妈妈会担心)3、          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4、          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5、          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要跟踪执行。带来的提示:出现冲突,不要集中于彼此的对抗或担心输赢,要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教导孩子,他们不是我们的仇敌,不是受害者,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在家里在社会上都受用。切记:惩罚只能让孩子更逆反。他们会认为“惩罚”可以抵消“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错误。 

四、鼓励孩子自立六个技巧:(倾听孩子的感受,分享我们的感受,邀请解决问题,鼓励他们自立。)1、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提供机会)2、          尊重孩子的努力(“是不容易。有时候可能会好一些”,孩子会集中精力自己解决问题)3、          不要问太多问题(尊重孩子的私人生活);4、          别急着告诉答案(让孩子自己去寻求,可以问孩子: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还可帮助孩子理清思绪)5、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凡事不能太依赖家长)6、          别毁掉孩子的希望(保护孩子的梦想和已付出的努力,比如“是个很不错的经历”,“和我说说你的想法”。)提示:鼓励的过程可能会很复杂,成人内心会矛盾,会去图省事;情感上也会面对挣扎;还要克制自己不去提建议;承受孩子不需要我们的失落感。但所做的一切是把责任归还给孩子,为的是孩子有内在的力量和信心离开我们。注意: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身体;不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不当孩子的面议论他;让别人自己问孩子问题;尊重孩子偶尔的“没准备好”;谨防说太多的“不”或“但是”(可以用“理解你的心情““当然可以,等干完这件事”;或者“让我考虑考虑”“问题是、尽管你知道”等代替)。 

五、学会赞赏孩子(帮孩子建立正面、真实的自我形象。赞赏要谨慎。)三个技巧:1、          描述你所看到的(要比较具体,防止空泛)2、          描述你的感受(温暖、舒服等)3、          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注意事项:赞赏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避免触及孩子过去的弱点或失误;过度的赞美会扰乱孩子的积极性;赞赏是把双刃剑,要有选择地用。)另外,孩子气馁时不要忽视他的难过心情——家长需要接纳孩子的失误,并且需要认识到失误是成长中必经的——父母也要接受自己的失误,善待自己,孩子也会善待自己。 

六、让孩子从自我设定的角色中释放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2、          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自己3、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4、          以身作则5、          当孩子又按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七、融会贯通要改变孩子的角色,需要用上所有的技巧——接纳感受、鼓励自立、赞赏、代替惩罚。我们都是普通人,仍有成长的空间和改变的潜力。和孩子一起生活,不仅需要我们耗费精力和体力,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智慧和恒久忍耐,即使做不到,也不必苛求自己,正如不必苛求孩子一样。多给孩子一次机会,也多给自己一次机会。要记住学习这些技巧的目的:·彼此相爱,让自己快乐,也让我们所爱的人快乐;·生活中不再互相指责和抱怨,避免用:“你为什么,为什么不”;·体谅他人的感受;·用正面的语言表达愤怒和烦躁;·尊重孩子的需要,尊重自己的需要;·让孩子成为有爱心、负责任的人。让孩子学到好的沟通方法,今后运用到生活中去,来面对朋友、同事、父母、伴侣和未来的孩子。 

 

0
浏览(405)┆ 评论(8)┆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