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读书成长记 阅读对孩子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必需,一方面是物质的,一方面是精神的,二者缺一不可。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于孩子来说,给予他们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远比给予他们丰富的物质生活更为重要。我的做法是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书,提供更多的故事,让她的小脑子一直有内存,她就会感到充实,会不断的思考,会积淀。上次在博客里记录萌萌读书已经过去了一年多,顿感时光如梭,忽觉又该将萌萌的读书成果做一记录,将来成为她的财富。 有了较多的阅读基础,萌萌开始对一些情节简单的绘本不满足,要求读给她一些更丰富的故事,我想这也未尝不可,在幼儿园有棒棒糖给她们讲各种绘本,回到家我就给她讲一些文字较多内容较长的故事书,我们陆续读了很多本故事书,有《鼹鼠妈妈讲故事》、《骆驼爸爸讲故事》、《杨红樱童话》,这三本书都是女作家杨红樱写的,故事讲的非常有意思,我和孩子都很喜欢。其中有个故事名字叫《霸王鸟》,讲的是杜鹃鸟不哺育自己的孩子,而是叫画眉鸟代为抚养,可是孵出的小杜鹃又将其他小画眉鸟害死的故事。一段时间萌萌百听不厌,她喜欢画眉妈妈,憎恨小杜鹃,心疼那些被摔死的小画眉鸟。萌萌的情感世界在这个故事里波澜起伏,一会高兴,一会儿生气,一会儿感动,一会儿难过,我也跟着她一遍又一遍的体会着这些情感。还有一些故事诸如“猫小花和鼠小灰”,“小咪丽”等等,都是她非常喜欢听的故事,总之我感到萌萌在听杨红樱童话的过程中十分投入,收获颇多。给萌萌讲故事我的观点是只要付出,不求回报,也许没有短期效益,但是我认为我的朗读是种植,是传播,只要她听,我就讲,没想过让她有什么变化,所以我的心态很好,没有急功近利,就让种子种下去吧,遇到合适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它一定能破土而出!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位日本女作家的作品,萌萌非常喜欢那个名叫豆豆的小女孩,还喜欢那个巴学园的校长先生,和吃饭时那“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那段时间我每天给她讲一章,她听的非常认真,在我的各种象声词、手势动作的配合下,她也能很好的融入到情节中来,有时候我们就好像到了那个巴学园,而萌萌就好象变成了小豆豆,看见了 在我们读过的小说里,我不得不说《青铜葵花》这本书。它是作家曹文轩写的,写了一个偏僻的农村两个孩子的故事,很久远的年代,很生疏的环境,是我们的孩子们根本接触不到的情形。在我读给她听的过程中,萌萌总是神情严肃,抑或在思考,在试着体会。当我讲到一些感人的情节时,我们都会热泪盈眶,有一次萌萌忍不住大哭起来,我没有劝她,只是搂着她的头让她哭,因为我知道那是一个孩子纯真的感情所致,那是一个孩子懂得爱懂得亲情的真实表现。后来我们一谈到葵花那个小姑娘,她就会显得很伤感,会悄悄地跟我说,“妈妈,葵花好可怜是吗?”从这本书里,萌萌开始懂得了一点什么叫贫穷,什么叫死亡,什么叫离别。。。 后来我们又读了一本《草房子》,仍然是曹文轩的作品,但是读了一半我就不打算读下去了,因为小说的人物涉及到一些朦朦胧胧的感情,我不想让她去体会这些感情,找了个理由就停下了,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但还是不做的好,呵呵,成人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一些事情,我也不能摆脱这种庸俗,还是继续做一个庸俗的人吧。 在我们读过的书中,还有一套我认为很好的书就是《玛蒂娜系列》,全套一共40本,我们已经都拥有了,萌萌很喜欢玛蒂娜,整天抱着几十本书不撒手,晚上要求我给她讲10本,我总是哭笑不得,因为2本已经要讲半个小时,所以每天为此都要讨价还价。她总是仔细的挑来挑去,最后决定讲哪一本,好像总是不过瘾。有一个公式适用于大部分小孩子:电视的吸引力>阅读的吸引力>睡觉的吸引力。不信大家试试。 另外还有一些短篇的小说,彭懿写的《隔壁有狼》,梅子涵推荐的《苹果树上的外婆》,孙幼军写的《小猪当保镖》,还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的教育》、《苦儿流浪记》等等,有些篇章我有选择的来读,因为对于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还有些内容比较生涩难懂,我不想拔苗助长啊。 除了这些,萌萌每周去一次小海豚书店,在那里选一两本喜欢的绘本由我讲给她听,暑假的时候,我们有时间就去,看过了不少绘本。像一些经典的绘本《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布 萌萌最多的财富就是书,大大小小二三百本,几乎每周我们都会买新书,我的观点也许有些极端,我认为买十本最少也要看五本,买一百本最少会看五十本,不买就一本不看。不过还好,虽然她不愿意读书上的字,但是每本书在没有读之前对她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我记着一位学者的话,聆听也是阅读,让我们大声朗读给孩子听吧。 我们不给孩子买名牌衣服,买高档玩具,但我给孩子买好书,多买书,没有量的积累,即使篇篇是精品,孩子也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修养。阅读先有量的保证,再达到质的升华。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