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的许多校长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以至于使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我。在一些学校里,看起来,他们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了,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我们需要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这是《学生第二》封面上的一段极小的浅灰色的字,我把眼睛贴近封面,反复阅读,这是给教育的管理者提出的一个问题,也是一线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应该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带着对“学生第二”的质疑,怀着对“谁做第一”的思考,我认真阅读着《学生第二》中的每一文章。 做了将近30年的教师,对“不愉快的教师只能提供不愉快的服务”这句话深有体会。书中所举的因未能分到房子、因班级量化考核影响了个人评定、因小孩生病却恰逢领导“推门听课”等原因迁怒于学生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我,在深深感受“学生第二”的哲理之时,也在做着自我的反思。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发展理念,有着自己的校园文化,有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制度。制度、要求不可能让每一位老师都十分认可,所以,有些制度会让我们感觉到压力,有些制度或评比或许在我们的眼里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委屈,就会不满,就会牢骚满腹。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是站在自己或少数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我们考虑的是这个制度对自己合不合理,对一部分人公不公平,少了一份豁达,缺了一点大气。这时的我们会心情不畅,但这些不是学校、不是管理者带给我们的,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所以,我觉得,教师的“幸福感”除了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教师自身的修养和感受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它与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工作态度、处事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不同的看法会让一个人有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天阅读、定时在博客上上传自己的文章,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压力,应付了事,在应付的过程中没有收获,只有时间的浪费,心情就不爽。有的人认为这是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认认真真的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虽然很辛苦,但收获很多,就会有一种工作、生命拔节的幸福。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管理者为我们搭建好发展平台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升自身的素质,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在交往中提升自己的外在气质。当我们的思想、能力得到升华的时候,当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拔节作为第一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就会实现自己的价值,热衷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才会成为我们内在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这样,我们就找到了师生关系的平衡点,我们才能真正的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