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海之蓝
文  章:1349
评  论:10035
访问量:736186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分类:2018下教学随笔   2018-10-21 17:45
 

观摩课《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学校的教师观摩课中,我做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在我准备这节课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和思维特点。我们班的孩子比较活跃,尤其是人多的时候,就是人家说的那种人来疯,有时候激动起来就收不住,课堂上常常出现因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现象。对于平行四边形,学生已有初步的认识,仅限于对图形的认识,也就是看见一个图形,看图形的样子能够说出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但不能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解释。

之后我又认真研读了教材,教材中的安排是借助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引入,让学生通过量一量从边和角进行探究,从而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概念,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书上只有一个概念,没有进行更多知识点呈现。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在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不但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高,还要理解平行四边形两组对应的底和高。而认识高、画高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又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前面学习中出现的情况,于是根据教材安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准备。一是教材安排让学生通过量一量发现边和角的特征,这是一种很好的活动方式,在认识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都是用了量的方式,孩子们很叫真,量的时候还会出现误差的问题,在量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时候,有孩子量的两个底角相差1°、2°,非得说两个角不相等,差一点也不行。最后还是用折一折、比一比的方式让学生再次验证,就像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先量一量,算一算,最后再通过折一折、拼一拼进行验证。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就想:前面的学习都是这样的方法进行的,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方法呢?忽然想到,后面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时候,会用到数方格的方法,还有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于是就想到了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用小棒摆一摆、用三角形拼一拼的方式。哪种更好呢?在方格纸上画一画,能够直观的感知上下两条边是相等而且互相平行的,用摆一摆的方法能够感知对边相等,而用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能够理解对角相等。于是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三人小组,每人选取一种学具做一做,或者三人一起用学具做一做,说一说怎么做的,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概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预设中,学生用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可能会遇到困难,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学生操作的还是很好的,可见作为老师的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怎么画的、怎么摆的、怎么拼的,目的是把具体的操作抽象化,通过描述认识特征,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机会,学生是能够很好的进行表述的。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学生表达的并不是很流利。画平行四边形的孩子这样说:我在这儿沿着方格线画四个格这么长,然后斜着画一条线段,在下面从这个点的地方开始再画四个格这么长,最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还有摆平行四边形的孩子说:我看了看,这两根一样长,摆到上面和下面,这两根一样长,摆到这两边,不过要斜一点,这样就摆成了平行四边形。拼平行四边形的孩子不会说什么旋转、平移之类的术语,干脆就自己拿着三角形又演示了一遍,还告诉大家说:如果我这样拼,这两条边不一样长,就拼不成,得把一样长的边拼到一起。其实每个孩子表达的都很好,孩子的语言就是这么的通俗易懂,在他们解释的时候,我发现下面的学生听得都很认真,因为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无障碍的,即使他表达的不够清晰,学生也一样的能够理解,也一样的能够点头说:我明白他的意思了。孩子之间就是这样的心神相通。

由此我也在想:课堂上,学生能够说清楚的话,让学生去说,学生能够想一想就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去想,相信学生,也等一等学生,有的时候,孩子的思维跟不上我们的节奏,我们需要耐心的等一下孩子,等孩子把话说完,等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等学生静静的思考清楚,这样看似耽误了时间,其实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思维会更加活跃。

为进一步理解概念,我让学生进行及时的练习,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并说出理由,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及时的练习,检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掌握,再是利用钉子板变换图形,在变换的过程中感知所认识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虽然这不是教材中的内容,但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将会遇到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不能到时候遇到问题时再补。这也提醒我在备课的时候要通观教材,还要研究相关的练习,要让学生学习的知识系统起来,完整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全面的理解掌握。在这一环节学习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学生一开始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觉得长方形是正正的,平行四边形感觉是斜斜的,这长方形怎么会是平行四边形呢?借助钉子板的图形,我问了这样几个问题:这个图形的对边平行吗?相等吗?对角相等吗?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吗?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应的思考,恍然大悟似的说:我知道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像学习“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一样,有些顿悟的感觉。由此也可见:学生的思维在很多时候是停留在表层,不做深入的思考,他们在判断的时候只凭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大脑中形成的表象,不从本质上进行考虑,作为教师,这时候我们就要适当的引导,用能够引起学生推理、思考、感悟的问题,引领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推理,直至学生剥开挡在面前的那一团薄雾,真正的理解。在这个时候,孩子的眼睛是放光的,语言是自信的,内心是激动的,表情是快乐的。

根据前面的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画三角形的高并掌握了画高的方法,因此在画高的时候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读一读理解高的含义,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画高。检查下面学生画的,发现从下面边上的一点向下面的边画高,学生能够很快很正确的画出来,黑板上板书的孩子画得也很正确。而在左右两条边之间画高就成了一个难点,于是在引导学生明白可以在左右两边之间画高之后,我示范着画一画,让学生先观察之后再在自己的平行四边形中画出另外一条高,果然,孩子在画另一条高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有的孩子笔画半天找不到位置,也有的孩子感觉无从下手,也有聪明伶俐的孩子,把书旋转90°,这样再画就容易多了。不过,在学生的相互帮助和指导下,孩子们还是能够把两组对应的底和高画出来的。只是学生确实在这里遇到了困难。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课后,郭老师说我画高的时候没有用三角板的直角边。确实我做的不好。但这里我自己解释一下吧,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小插曲。还是在学习垂直的时候,学生用三角板去画,结果有一个孩子问:老师,要是没有三角板就没法画高了吗?也有的孩子说:我总是比划半天还比划不好,有没有更简单点的方法啊?也有孩子在利用三角板画高的时候,最后相交时总是因为三角板有一定的厚度,接不上,画不直。于是孩子就想找一种更简单易行的方法。经过观察试验之后,发现尺子或者三角板上的刻度与尺子的边是垂直的,这样利用尺子上的刻度线就可以画高:尺子上的刻度线与已知直线重合,另一条边移到直线外一点处,沿着尺子的一条边就可以画出垂线。学生觉得这样的画法比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画还要好。不管用什么样的画法,实质都是相通的:就是利用直角边画垂线。而在今天上课的时候,没有考虑那么多,就这样画了高,确实不应该。

下课之后,对这节课进行了回顾反思,总得感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的自主观察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掌握了知识。可是在课堂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一,就是自己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得还不够细致,思考不够深入。比如说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是: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操作活动和观察交流中发现的是“对边相等、互相平行、对角相等”,为什么在描述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只描述“两组对边互相平行”呢?或许不用对学生进行解释,但作为教师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其二,就是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还不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比如问学生:从哪些方面研究平行四边形,叫了几个孩子都说边和角,我想让有的孩子说出高来,结果学生就是不说,还是我最后引着学生说出了高。现在想想,如果这时候我出示一个三角形,画出高,学生不就马上想到研究高了吗。还有平行四边形同一个底上的无数条高都相等,学生说原因的时候,其实最恰当的解释就是“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在这里我急着问,学生一时不知道怎么解释,如果这里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想一想,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才会理解得更好。其三,课堂的练习设计。虽然在课前进行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但总是感觉练习的设计还是有些单薄,不够厚重,没有在学生的思维深度上进行提升,这也是进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每一次的展示都是一次思考提升的机会,我珍惜每一次机会,在不断的锻炼、反思和总结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1
浏览(5649)┆ 评论(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