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铃儿叮当
文  章:901
评  论:1479
访问量:354395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成长路上话辛酸
分类:2018秋教学随笔一上   2018-09-12 21:08

成长路上话辛酸

——教材培训心得

8月19号在市一实小参加了三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真是,收获颇丰。我感觉自己在专家面前就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子,那么孤陋寡闻,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只是知道些皮毛;对于大家理论研究更是云里雾里。一句话,我得从头学起。

第一、乔丹·艾伯特理论一脚把我蹬到门外。(如图)

     乔丹不是一球星吗?再看姓氏不同。又看理论本身明明是一简单的统计表,刘老师却说从横轴来看它是简单的,从纵轴来看则是深奥的。哎哟!对于我来说,从哪儿看都是复杂的、神秘的云端理论。心想:“天哪!我已老朽到糊里糊涂了吗?”回家在电脑上寻找也无从得知。

第二、核心素养简单化让我感觉自己学而不思。

“数学核心素养简单的概括为几条?”全场皆静。2011版的新课标明明新规

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十大关键词,何时由出现了压缩版?刘老师以表格形式再现了对十大核心词的理解与化归。十大核心词包括:①推理能力②符号思想③应用意识④模型思想⑥数感⑦运算能力⑧空间概念⑨几何直观⑩数据分析观念。这十大核心词其中①为逻辑推理能力;②③④则可并归为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⑤创新意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⑥⑦则并归为数学运算;⑧⑨则并归为直观想象;⑩为数据分析观念。顿觉自己真是好幼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习惯于接受而无思考。古语道“学而不思则罔”。怪不得我们总是走在教书匠的道路上,与专家越走越远。原因在于学而不思,没有钻研到自己的教学路子,盲人摸瞎马,不去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故罔。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洞察骨髓,深感自己学而不深。

所谓洞察骨髓,也就是在细处找差别,辨析。例

◆“你知道抽象思维的分为几个阶段吗?基础阶段基于什么?”答曰:抽象思维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基于现实,第二阶段称为二次抽象基于逻辑,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加法的本质是什么?两种不同意义的加法分别是什么?”加法的本质我还知道,是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其实这也是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理论依据。“两种不同意义的加法分别是什么?”加法的意义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概念本身就是本质,还有两种加法算式?答曰:一种是合并,另一种为增加性变化。譬如,“一个小朋友左手拿四个球,右手那一个球。共几个球?”属于合并;“树上原有三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共有几只小鸟?”属于增加性变化。天哪!我们也教了这两种加法,为什么没有这么有区别的教,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呢?让我想到怪不得刘德武老师在为我们做课时,第二种加法一定要设置成动感的画面,原来根在此处。甚觉自己井底之蛙。

◆再看“算法多样化到算法的优化,优化并不是绝对化,而是最终得出广泛使用的计算方法。”理由充分、合理、人问。

◆再看“下定义的方法有几种?一种是基于对应,一种是基于理解。”譬如,像-3、-2.5、-31/2……这样的数就是负数。就是基于对应下定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一份的数就叫分数单位。就是基于理解下定义。我的感觉中都是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定义。

◆估算中,如289.估计成300,与估计成290,是选择的估算单位不同,前者估算单位选择了整百数,后者估算单位选择了整十数。我以前只是简单地认为,前者估成了整百数,后者估成了整十数而已。思考问题过于简单化。其实每一种思维背后都有一个理论的支撑。

此次培训给我带来的第一个关键词也是一个最强烈的信号,一定要重读、细读、思考着读新课标。

课下和一个新考编教师闲聊,她说道就某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没等说完,指导老师就对她说:“好了。你不用讲了,超标。课标要求是……”我一看课标要求果然出错了。她禁不住感叹:“老师就是老师。”而我心中想的却是,如果当时我是辅导老师,我会做出如何判断,我知道应该在新课标何处去寻根吗?更加坚定了我再读新课标的想法。

1
浏览(301)┆ 评论(1)┆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