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绝代芳华
文  章:5234
评  论:26015
访问量:1354788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郑立平:静静地开出自己的花
分类:转载   2017-04-20 09:24
 
成长,就是静静地开出自己的花 


经常对同事说,和大家相比,愚钝的我除了努力别无优长。或许,正是这跋涉的姿态,使我无意中收获了很多。回首看似顺利、实则坎坷曲折的成长之路,对照自己今天的学习和思考,我逐渐总结出许多关于教师成长的个性化理解与认识。虽然与现在许多教师的观点格格不入,但我执拗地感觉:这些带着我的心血与智慧的思考,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非常有益。


正确理解教师的成功与成长


成功常常伴随着成长而来,但成功并不等于成长;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绝对成长”,永远不太会有像其他一些职业那样的“相对成功”。


成长与成功,是两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永恒话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它们的理解却有些偏差。成长,如一粒种子由生根、发芽、破土而出,到抽叶、拔节、开花结果,是生命个体在外形、内容、质量等各方面的不断变化、提高、成熟与完善。它受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更主要靠内在的潜质与力量。




对有追求、有梦想的教师而言,真正的成长,其实质就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内化过程,也是让自己的心灵拥有一个空间并向某一目标努力伸展的生长过程。它只有两个标志,一是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自我心理素质的不断增强。成长与否可以用心来感知,可以通过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高雅的气质、深刻的智慧等外化、彰显,但却很难用数量的大小等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而成功,主要是指人在诸如名誉、地位、官职、权势、利益等显性目标上的达成与满足。它是一个世俗化的概念,因而其标准也是五花八门、因人而异的。但不管大家怎么认识,今天人们对成功的认识,一般总与地位的大小、官职的高低、金钱的多少有关,是可以用数量的变化来评价和衡量的。


无可辩驳的是,官再大,钱再多,实际也都是外在的,因而也是相对的、暂时的。比如一个一线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一下子荣升为主任、校长。从外在来看,终于获得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职位、利益等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但实质变了没有?没有!一夜之间能有什么变化呢?只是一个名号而已。如果不借助这个新的平台,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智慧,不仅不会很好地胜任工作,反而有可能使学校发展陷入泥潭,让自己活得更累。


成功是短暂的,在人生当中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但成长却伴随人的一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由于职业本身固有的特点,我们选择做教师,就意味着基本上与当下世俗成功的主要标准——升官发财无缘,从根本上是不太会有像其他一些职业那样的成功。当我们一心痴迷“相对成功”时,常常会迷失自己;当我们专心追求“绝对成长”时,成功却往往不期而至。


只有觉醒了,成长才真正开始


一个教师如果把自己的成长锁定在“官位”,无疑是把自己的发展逼进了死胡同;只有觉醒了,成长才真正开始。


年秋,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夜晚。好像沉闷了许久的夏日,正在酝酿着一场不可避免的暴雨。在为新升校长接风的盛大酒宴上,已经习惯少言的我,却不知怎么一反常态,用狂饮抒发着心中的困惑与苦闷。一杯,一杯,我醉了。


当睁开眼时,刺眼的白色惊得我浑身颤抖,药液滴答滴答地流进血管,用手摸摸头上的绷带,我惊异,自己怎么了?身在哪里?……麻木的大脑找不到思维,一阵疼痛袭来。妻温柔的手轻轻抚在我的额头,病房死一样的寂静冲开记忆的隧道之门:一连七八年教导主任的努力与委屈,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在利欲面前的表演与挣扎,以为凭自己辉煌的成绩和较高素质就能得到重用的天真与幼稚,一次次眼看“水到渠成”却又都失去的“正常”与困惑……酸甜苦辣一股脑涌上心头,泪水像决堤的洪水般流出来。


一天,又一天,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慢慢地,心却变得越来越宁静而淡定。我像一只在蛹中蜕变的小虫,吮吸着心灵的伤口,却在病痛中勾画着飞翔的未来。我不住地叩问自己:我追求若干年的梦难道就是一个小小的官职?我是不是走错了方向?我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我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自己,走一条更为宽广而幸福的路?……


一天清晨,我忽然如梦醒来:原来,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经不住世俗功利的诱惑,把自己的发展逼进了一个死胡同,片面地以为自身的价值只有努力去当“官”、当“校长”才能实现,甚至在一次次失落与打击中,仍然执迷不悟。殊不知,它根本不适合自己!


放下了,浑身轻松。从此,我开始踏上了真正的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学习、实践、反思。走近苏霍姆林斯基、亚米契斯、杜威、赞可夫……我感受着教育的博大与神奇;聆听孔子、陶行知、魏书生、朱永新……我领悟着教育的内涵和真谛。狭隘的心灵一次次在博大的胸怀前自惭形秽;愚昧的头脑在科学大河的洗涤下逐渐有点清明;世俗的双眼在智慧的光芒照耀下,看到了前面更广阔的路。从28岁成为年轻的教导主任,到32岁彻底放弃“做官”念头、专注业务发展,34岁尝试着著书立说、各地讲学,36岁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38岁被聘为山东省班主任培训工作专家,39岁被评为初中数学齐鲁名师,同年创立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发展成涵盖全国28省的四五百名优秀教师、近20多家主流教育媒体关注的民间学术团体,再到40岁成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41岁出版自己的第8本教育专著……一路辛苦一路欢歌,我昂首走来。我不知道还要走多远,但我坚信:释放了的心灵,正一步步接近它的蓝天!


成长的最佳目标:做最好的自己


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或是某个领导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强制要求和必须完成的任务,更应该是教师内在的需要和自身的追求,是教师主动提升生命价值的基本状态。


当询问一些教师“你工作为了谁”时,答案往往是“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听着很感动,细细品味,却显得不够具体。这种现象,远在在春秋时期,就被我们的祖师爷孔子发现。他尖锐地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完善自己;而今天的人学习,口口声声为了教育别人,处处炫耀自己。同样,对“我们为什么要成长”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也形成了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动力来自外部的压力——任务的驱动和制度的约束,而非自发、自愿、自觉的行为;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为了别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而与教师本人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多大关系。对“旧我”的改变,必然带来痛苦。当教师如果不是内心欣然认可、接纳并作出积极反应,其成长就变成了服从命令的一项要求或消极等待的一种安排或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从而对教师构成了某种挑战、警告和威胁,必然会遭到很多教师的抵制或拒绝。


教师为什么要成长?其实不难理解。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作为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职业人。教师专业发展首先不是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而是为了教师本人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是为了在承担职业责任的基础上教师本人能拥有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幸福的新生活。也就是说,教师成长的基本前提是“教师自身的成长”。其直接目的并不是教师单纯的职业生活,而恰恰是教师自己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教育生活的价值感、幸福感。


正如《菜根谭》中的名言:“楚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立言不因贫穷而变节。”一个教师可以一辈子不成功,但绝对不可以不成长。园中的牡丹,山间的百合,路旁的牵牛花……是花,就要开放,不为世人的欣赏,只为心中的芬芳。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教师成长的最佳目标,不是符合什么要求,而是做最好的自己。


我把成长看做是自己生命存在的状态,所以,我慢慢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坚持与等待。借鉴许多名师成长的经验,多年前我就自觉地给自己的教育人生设计了“八个五年计划”,用扎实的行动和智慧的实践,一步步打造和丰盈自己的教育人生。佛不渡我,我自渡,不为彼岸,只为海。我不知道教育是否是我最喜欢的职业,只是觉得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有我渴望的风景。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自己想做、能做,且社会需要的事情,并沉醉地做着,这无疑就是最幸福、最快乐的。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坚信,不等待,不拒绝,把自己开成花,就永远走在春天里!


——读自2012年1月18日《教育时报》

1
浏览(796)┆ 评论(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