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小溪园
文  章:495
评  论:1003
访问量:199645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学会《寻找安详》 xxt推荐博文
分类:文章   2016-12-04 21:09
 

            学会《寻找安详

“安详”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指人的表情平静或动作从容,不慌乱或不匆忙。郭文斌老师《寻找安详》的首页这样写道:“安详是一种不需要条件作保障的快乐,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根本快乐、永恒快乐、深度快乐,它区别于那种由对象物带来的短暂快乐、泡沫快乐、浅快乐。安详强调亲证性。打个比方,一杯水,只有我们尝了之后才知道那个味儿,否则,即使读上几十本关于水的书,也仍然不知何为水味。”

郭老师在《寻找安详》一书中通过“走进安详”“享受安详”“向孔子学习安详”“在大年中感受安详”“在文学中传播安详”“在生活中应用安详”几个板块介绍了自己理解的安详、怎样走进安详、怎样寻找安详的。

第一板块第一章节《通过“给”走进安详》让我“柳暗花明”。他说:“在给的过程中,我们有了力量感,还有包容感、温暖感、自愿感。无疑,最究竟的“给”点亮他人的心灯,帮助他人找到本有的光明。”这使我想到“给予是快乐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长篇小说《农历》中,郭老师写到这样的一个故事:盲尼夜行,观音菩萨让她掌灯避人,不料还是被一个和尚撞了个满怀,盲尼说,难道你就没有看到我手里的灯吗?和尚说你手里的灯早已灭了。盲尼当下开悟,原来任何外界的光明都是不长久的,靠不住的,一个人得有自己的光明。我觉得这个“光明”就是自己内心的善举,心甘情愿的驱动。

第一板块第二章节是《通过“守”走进安详》让我心生愧意。多少次的迷茫、多少次的痛苦、多少次的失误、多少次的无路,是因为没有让心回归现场。郭老师说:“只有回到现场,我们才能进入整体。一定意义上,整体也是安详之体。因为整体,我们能够听;因为整体,我们能够看;因为整体,我们能够呼吸。”我认为只有回到现场,我们的心才踏实,才不那么浮躁,才能把生活变得诗意,才能让灵魂有归属感,才能找到自我、发现自我、成长自我,让知识和智慧充实自我,成全自我,成功自我。

第一板块的第三章节《通过“勤”走进安详》是把行动的钥匙,是个装满智慧的锦囊。这一章节中的语言既深刻又朴实。他写道:“金刚之所以无坚不摧,是因为它的密度,而生命的密度,正是由勤造成的。相同时间里,我们比他人完成两倍的细节,我们的密度就是他人的两倍。”

郭老师说,“勤”在本质上是对时间的致敬。我想,那么反过来说,“懒”就是对时间的不恭吧。时间,时间都去哪儿啦?清晨,7:40之前,我们已经走进班里,边组织学生早读,边指导学生打扫卫生。上午,备课,上课,看课间操,批改作业。下午2:00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或者午读或者练字,一下午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有时是教研活动,有时候是听课评课。再加上学校的例会、临时会议,学校促织的充电——学习,老师们忙得不亦乐乎!

有人说:“老师的时间是在下班之后。”又何尝不是?孩子们回家了,学校里安静了下来,办公室里灯火通明。多少个夜晚,老师们挑灯夜战。老师们是在用行动诠释着“勤”,用汗水和泪水对时间致敬!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的第二条中写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很出色。听课的领导和老师打算做好听课记录,以便课后提出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太入迷了,竟连做记录也忘了。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老师说:“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得。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个故事在教育界被传为一段佳话——“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是对教育的博爱,是对学生的挚爱,是对时间的敬畏!每一节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课,还用再准备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吗?那么时间不是节省下来了吗?

怎么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读书积累,有终生的时间备课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勤能补拙,勤从细节做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行动起来,通过“勤”走进安详,就是我们对时间的致敬!使我们生命的密度加大!

后面的两章节是《通过“静”走进安详》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安静了下来,找到了现场感;《通过“信”走进安详》让我行在善中。

郭文斌老师《寻找安详》中的每一字都直指内心,点到要害,激起波澜,感悟至深。

最后,我引用郭老师的一段话结束我在这一板块的学习吧。

通过“给”,我们把心路腾开,把心的空间放大,从“小我”转变为“大我”;通过“守”,我们回到现场,回到本质,回到跟;通过“勤”,我们给自己不断“升级”,同时不给习气以空间和机会;通过“静”,我们的心湖能够映照明月,能够明察秋色;通过“信”,我们的心得到大定。

最终,通过“给”“守”“勤”“静”“信”,我们走进安详。

 

0
浏览(970)┆ 评论(2)┆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